
舊金山
我們派遣汽車行業記者 Pat Devereux 探訪舊金山,在史蒂夫·麥奎因于 1968 年拍攝的硬漢電影《警網鐵金剛》中,這里被描繪為不朽之城。
或許您對舊金山地貌和市景的印象全部來自于麥奎因在開創性的 60 年代所拍攝的偵探電影《警網鐵金剛》以及其中經典的汽車追逐場面,這完全可以理解。 但必須一提的是,當您身臨其境并嘗試重溫電影中設計的那些流暢的行車路線時,便會很快發現,當時的導演彼得·耶茨一定會因為這里時斷時續的道路而飽受折磨。
顯然,劇組不會因為現實條件而犧牲電影的視覺效果,因此,為了拍攝一段長達七分鐘的汽車追逐場景,耶茨只得讓麥奎因由東向北再向南地在城中表演瞬間挪移。 如果不是有人指出,您或許從未注意或關心過這個問題。 但現在,當我們必須親身經歷這一切并尋找舊金山的最佳行車路線時,我們希望能夠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遠離人群
如同許多游客一樣,我們將聯合廣場作為此行的起點,在美國內戰期間,這里曾舉行集會支持聯邦軍,廣場故此得名。 如今,這里云集了眾多的高檔商店、酒店和劇院,令購物愛好者和游客趨之若鶩,但這通常也會成為駕駛員的“噩夢”。 幸好我們還不至于淪落至此。
在一切歸于平靜的子夜時分,我們離開了空曠得有些可怖的廣場,駛上北面的斜坡,向唐人街方向進發,這里是亞洲之外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華人社區。 街道兩旁遍布各式餐館,異國美食的香氣不斷飄入車內,但我們無心逗留,加大油門向北駛去,準備探訪舊金山的代表性地標以及北加州最高的建筑——泛美金字塔。
隨后,我們向西拐入朗伯德街,駛向金門大橋。 嚴格來講,我們或許應該以另外一種方式完成這段路線,原因就在于我們錯過了朗伯德街一條單行道上一些有趣的急轉彎,那里被喻為“舊金山最曲折的道路”,但現在我們只能背道而馳。
或許是燈光下的錯覺,但突然出現在道路盡頭的金門大橋仿佛從黑暗中向我們逼近的龐然大物。 在 1937 年建成時,這里成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懸索橋,但時至今日,它早已被另外十座吊橋所超越。
我們在北側掉頭,駛入金門大橋的另一條通道,并前往舊金山西岸尋訪大公路的北段。 如同曾經荒蕪的東岸重現生機一樣,這條人跡罕至的雙車短途車道在太平洋岸邊筆直伸展,現已成為遠離塵囂煩擾,體驗海上沖浪的理想之地。 作為通向旅途終點“雙子峰”的捷徑和我們秘密賽道上的重要一站,這里有許多令我們為之驚嘆的理由。
令人迷醉的美景
接下來,我們左轉駛入斯洛特街,然后依次經過波托拉街和雙子峰大道,上山的道路有些崎嶇不平。 但我們沒有絲毫怨言,因為當我們達到山頂時,完全被眼前動人心魄的美景所征服。 這里是舊金山的地理中心,高約 922 英尺,在這個難得一見的晴朗夜晚,整個城市在我們的腳下扇形延展,仿佛一塊熠熠放光的寶石地毯。
然而,我們無法永久地駐足。 美好的景致不會消失,但我卻不得不踏上返回洛杉磯家中的歸途了。 下山后,我們對這座酣睡中的城市進行了最后一次巡游,借以表達對于弗蘭克·布利特(《警網鐵金剛》主人公)的仰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