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
柏林曾經歷過一次分裂,現在,它是一座新舊結合、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大都市。 汽車行業(yè)記者 James Mills 帶領我們游覽了這座城市。
柏林一度經受了戰(zhàn)爭、鎮(zhèn)壓和分裂的摧殘,但現在它又重新充滿了生機。 疾馳的自行車、卡嗒卡嗒行進的有軌電車,還有高架橋上轟隆作響的火車,無不彰顯著這座城市的活力。 和其他成千上萬的游客一樣,我來這里也是為了尋找這座重新統一的城市的靈魂。 有了夢想、政策和投資,柏林開始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你絕不會想到這座城市居然擁有 350 萬居民。 大多數當地人出行時都騎自行車或乘坐有軌電車。 到了夜晚,這座城市的道路就成為了你一個人的游樂場。

太空入侵者
空曠是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這里有那么多的空間, 而且交通量又是那么少。 作為一個都會城市,它簡直是游覽的夢想之地,而且無論是步行、騎自行車還是開車。 即使在高峰時段,交通量也非常少,就算紐約人在大街上跳舞也不會顯得擁擠。
在了解了這里的路況后,你就可以在夜晚盡情地游覽柏林,感受它的歷史。 從柏林墻到查理檢查站,還有歷史悠久的菩提樹下大街閱兵場和蒂爾加滕的林蔭大道,重煥新顏的德國國會大廈,它帶有福斯特勛爵標志性的玻璃屋頂,并與現代風格的聯邦檔案館大樓相映成趣——令人驚訝的是,檔案館對外開放,非常便于查閱。

昔日回響
穿過空曠的街道,我向西朝著夏洛滕堡區(qū)駛去。 它就像一位衣著考究的紳士,有著寬敞的街道,街道兩側是富麗堂皇的建筑。 奧林匹克體育場毫無征兆的出現在你的面前,讓你震驚的無以言表。 它于 1936 年奧運會時開放,是所剩不多的法西斯時代的代表建筑之一,入口處矗立著一對高聳的立柱,中間懸掛著亮起的奧運五環(huán)。 獨自一人埋頭慢跑會好無聊,而且也不可能得到獎牌。 想到這,我又返回經過夏洛滕堡,向蒂爾加滕行進。
這個柏林的中央公園曾經是普魯士統治者的狩獵場,它的東部邊緣曾是柏林墻的邊界。 今天,它將東西柏林統一,而這里的主公路(Strasse des 17. juni,因 1953 年東柏林工人罷工而得名)筆直且開闊。
在它的東端是柏林國會大廈,這座建筑在戰(zhàn)爭中幾乎化為灰燼,直到 1999 年才得以修復,當時由諾曼·福斯特爵士負責重建。 它最引以為榮的是玻璃穹頂或圓屋頂,配有螺旋式步道。 黃昏時分,光線漸暗,大廈內部的燈光亮起,你會看到游客們沿著螺旋步道來回移動,就像是在繁忙勞動的工蟻。

暴風雨前的寧靜
我穿過河流向左回轉,去參觀歐洲最大的火車站——柏林中央火車站。 這個巨大的玻璃建筑猶如一盞明燈散發(fā)出光亮,在晚上好幾英里之外都能看到。 白天,它就像一個忙碌的蜂巢,但此刻,凌晨時分,它仿佛睡著了,似乎是在為自己充電,以迎接第二天的匆忙勞動。
我急速行進,想要一睹柏林的鋼鐵高架鐵路系統 Hochbahnviadukt。 它的晶格骨架在社區(qū)之間不停的蜿蜒穿行,讓我仿佛來到了紐約市中心。
隨著城市慢慢蘇醒,人們也開始按照小綠人的指示穿過馬路。柏林的 Ampelmann(紅綠燈小人,前東德恢復的安全島標志)以俏皮的形象讓人們感受著這座城市的愉悅心情。